2014年3月16日下午,阿里巴巴集团宣布,决定启动在美国的上市事宜。这份简短声明的发布,意味着阿里正式作别与其“纠缠”了大半年的港交所。在这份声明中,阿里也语带保留:“未来条件允许,我们将积极参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,与国内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长。”不知到时是共享成长,还是回归国内继续圈中小傻股民的钱?毕竟2007年阿里B2B香港上市的辉煌和2012年退市摘牌给股民们带来的伤痛,并不遥远且甚难忘却!

2007年11月6日,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(俗称阿里巴巴B2B公司)以B2B业务作为主体,在香港主板挂牌成功上市,融资116亿港元,当时它身负众多光环:融资17亿美元,超过谷歌成为科技领域融资之最(同时创港股融资纪录);市值超200亿美元,成为亚洲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,紧逼雅虎日本;市盈率高达300倍,在当时已上市的科技公司中几乎无人能及;超额认购258倍,冻结资金高达4500亿港元,创下了香港股市的冻资最高纪录。上市当天,开盘价达到30港元,尾盘收于39.5港元,较发行价涨192%,一度创下了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。然而上市后,阿里巴巴B2B的股价一度表现不佳,自2009年三季度开始即一路下滑,至2012年2月,股价一度跌落至10港元不到。

这一系列数字当时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关于“阿里上市是否代表中国互联网泡沫”的争论。马云对此的回答是:“阿里巴巴可以不断创造价值,是一只有真正价值的股票”。然而,正是这支“有价值的股票”,从IPO次日的峰值40.4港元,两个月时间里跌去近半,直至最后跌到开盘价的四分之一10港元不到。最终在2012年2月,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其B2B上市公司于6月8日停止在港交所交易,6月20日正式撤出港交所。2月21日,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每股13.5港元的价格,收购阿里巴巴余下27.03%的股份,并在回购私有化后将阿里巴巴自香港联交所除了牌。

从曾经的13.5港元上市到13.5港元退市,转了一圈,一切都回到了起点。曾经看好阿里股份、信奉马云为神、沉迷阿里给他们各种宣传的苦逼中小股民们,随着股价的下跌,绝大部分都亏损惨重。而马云用发行价回购,貌似不赚不赔,但考虑到港元贬值超过30%和四年的资金利息,扣除分红获利依旧超过了50%。阿里巴巴再找银行贷款,把这些股票买了回来,实际上没有花一分钱。同时,公司也不用公布财报了。这不,阿里现在又可以重新整合包装,继续赴美上市了。

客观讲,阿里巴巴当时的退市私有化回购,确实为部分股民解了套。但是股价高开低走,股民被套牢的四年多时间,巨大的利益差额早已落入了阿里集团的囊中。上市获利者除了马云自己外还有:1000名阿里员工—他们成了百万富翁;300名阿里员工—他们成了千万富翁;当然还有阿里巴巴另外两大股东:美国雅虎和日本软银。撇开爱国主义不谈,彼时的各种报道如:“阿里勾结无良投行香港上市,圈数亿港币套牢无数散户”;“阿里股价从40一股暴跌7元不到,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泡沫已破灭”;“阿里的骗局渐渐被世人看清”等等,无一不在时刻警示人们:资本流氓和创业英雄,是要时刻擦亮眼睛看清楚的。

推荐内容